北京市110家行政事业单位设内部审计机构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原标题:本市110个行政事业单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本报消息(记者孙杰) 内部审计是整个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去年10月,我市颁布了第一部内部审计政府规章《北京市内部审原标题:本市110个行政事业单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
本报消息(记者孙杰) 内部审计是整个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去年10月,我市颁布了第一部内部审计政府规章《北京市内部审计条例》(简称《条例》),以推动内部审计体系建设,构筑强大的内部审计防线。 《条例》颁布一周年,市审计局对196家市行政企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调查,“了解”内部审计工作。调查结果表明,全市内部审计机制进一步完善,领域进一步拓宽,审计质量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。
调查结果显示,110家行政事业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,其中39家设立了专职机构,50家国有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,其中43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。设立全日制机构。各单位内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5000余人,其中专职人员占47%。
不断加强内审结果整改和应用。调查结果显示,137家单位报告了本单位内部审计结果,109家单位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、任免、奖惩及相关决策的依据。
同时,内部审计在辅助审计全覆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 2019年、2020年,市审计局先后组织11个市部门对186家下属单位开展预算执行内部审计,16家市属国有企业对60家下属单位开展专项内部审计,参与内审人员1500人。涉足人口超过2000亿,资本资产近2000亿元。审计期间,各参与单位进行了审查改进,提出整改措施809项,建立修订改进制度203项,整改问题393项。
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构成“两个网络”,形成监督合力。调查显示,全市内部审计着力提升内部管理、堵塞漏洞、防范风险、提升绩效,为各部门、各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,有效发挥内部治理作用。调查结果显示,2019年,各单位实际完成内部审计项目2.4万个,涵盖政策跟踪审计、财务收支审计、投资审计等审计业务。各单位根据自身性质、规模和特点,建立了近900个专项内部审计制度。
在首都重大活动中,市审计局动员骨干力量参与相关总部内审工作,组织动员50多个部门200余名内审机构人员开展内部监督检查,有效服务保障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世界园艺博览会、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、亚洲文明对话大会、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。
“我市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与党和国家的要求、各单位的发展和规范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。”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着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水平,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审计长制度,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。 ,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,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、完善化和改进。
文章来源:《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》 网址: http://www.xzsyzcycw.cn/zonghexinwen/2021/0816/1440.html